10月12日,喀麦隆总统大选,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没出意外,现任总统比亚顺利当选第八个任期。但是大选期间,比亚的女儿跳反了,号召大家别支持老爸。听起来好像是个民主斗士?
结果一看,是个拿着老爸的钱玩抽象的纨绔子弟。LV包挂Labubu,和巴西模特玩暧昧,狂喷顶流歌手被告上法庭,这位这个27岁的公主,和92岁的老爸的背后,是一个在变局时代中寻找出路的中非国家。这里不单有宫廷之争,还有中法暗斗。大家好,我是陪你看世界的王骁。本期电子地图册,我们一起走进喀麦隆。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面积47.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4.4个海南岛,人口接近2800万,约等于2.8个海南省。位于西非与中非的十字路口,西南濒几内亚湾,西接尼日利亚,东北接乍得,东与中非共和国接壤,南部和刚果布、加蓬、赤道几内亚毗连。
别看地方小,但是这里包含了非洲的所有的地貌类型。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探明的铝矾土11亿吨、铁矿50亿吨,还有金红石。
石油储量估计为1亿多吨,天然气储藏量约5000多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也很丰富,可利用的水力资源达2080亿立方米,占世界水力资源的3%。
这里不单单资源多,民族也多,250多个,分为5个区域文化大区,分别是:西部高地班图人,沿海森林人、南部森林人,北部半干旱萨赫勒的富拉尼人,以及最北端的沙漠基尔迪人。
别看有这么多民族和语言,但是最大的矛盾,却是英语区和法语区之间的冲突。哎对,一般我们说一个非洲国家,要么是英国殖民地,要么是法国殖民地,而这一个地区,两边都伺候过。
70%的人讲法语,30%讲英语,有人信天主教,有人信新教,还有人信。
看到这里,各位是不是觉得,这一个地区,肯定乱到爆炸?还真没有,就是我们开头说的那个90多的老总统,靠着高超的裱糊匠手艺,愣是压在这口高压锅上,没让它爆炸。那我们就来聊聊。
观众里有没有学葡萄牙语的,可以评论区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下,喀麦隆的葡萄牙语Camarão,是不是和虾camarão一样?
1472年,葡萄牙船长费尔南多·波(Fernando Pó)率队来到这里,发现大量幽灵虾,多到能踩着虾背走上岸,他们就直接给这一个地区命名为虾河Rio dos Camarões,喀麦隆就是“虾国“”。
由于这里有疟疾,所以始终没开发这里,直到19世纪奎宁被发明出来,1868年,德国征服了这里。建设了一波,还没怎么剥削,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
1918年,德国战败,英法就把喀麦隆给分了。英国拿五分之一,法国拿五分之四。
法国人的统治原则就一个,让当地人统统忘记德国人。为了教导他们热爱法兰西,法国人可是下了血本,搞经济、搞教育,安抚酋长,还派了好多医生抗击昏睡病。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法国人清楚自己握不住殖民帝国,要赶紧培植代理人。
以前我在许多期非洲的电子地图册中都提到过,许多非洲国家没办法实现真正的独立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独立不是自己争取的,是殖民者赏赐的。建国者是代理人和白手套。没有独立战争就没有组织、动员、干部、和精神独立。
但是喀麦隆是另外一个故事,在这一个故事中,是一场可歌可泣的独立运动被帝国主义和绞杀的历史。
我们离那个曾经年轻的世界越来越远,这些永远年轻的人渐渐被人遗忘。不提他们的名字,对于讲一期节目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本期节目中,把这些人的名字尽量帮大家点出来,让他们在中文网络上有一次集体的记忆。
一个叫做加斯顿 · 唐纳特的法语教师兼工会会员来到喀麦隆,发起了民族主义团体。黑人第一次可以平等的跟白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学习。
乌姆尼奥贝加入工会,四处演说,反对殖民,反对分化。而法国殖民者武装了工会。
乌姆尼奥贝提出“立即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口号,尤其强调反帝、民族团结、要消除地区、部落、宗教之间的矛盾,大家都能形成“喀麦隆认同”。
一开始人民联盟幻想在法国的规则下参与政治,结果选举的时候,法国人展现了这就是德谟克拉西的精髓。他们压根没在人民联盟支持率高的地区放投票站。
乌姆尼奥只能争取国际支持,反复前往联合国为喀麦隆的独立发言,谴责殖民统治,呼吁法占区和英占区统一。
我们不用去过多描述这场战争,这些人都没有武装斗争的经验,他们是工会教出来的,没有武曲星下凡。
法国人方式简单粗暴,出了游击队就直接把一个村子的人搬到监管区,摧毁村庄。如果抵抗激烈,就搬出上重型火炮和凝固汽油弹,物理抹平村庄。
由于巴米莱克族相信头颅是储存灵魂的地方,所以法国人进攻巴米莱克族地区的时候,直接堆京观。
1958年,法国击毙了乌姆尼奥贝,殖民政府命令他的名字列为违禁词,不得讨论。
费利克斯 · 穆米埃,1960年,秘密前往瑞士,购买武器。行踪被法国人发现了,戴高乐的非洲事务总管福卡特派出法国对外情报局特工威廉 · 贝克特尔,伪装成一个亲非洲记者,邀请穆米埃吃饭,席间将老鼠药投入开胃酒。穆米埃饭后回到酒店疼痛难忍,被送到医院,折磨了两周,最终去世。法国媒体嫁祸给苏联,好在是瑞士警方抓到了投毒的法国特务,真相大白。
阿贝尔 · 金格,到加纳开会的时候,被人引爆炸弹,加纳当局以为金格是,把他抓起来一直关押到去世。
奥森德 · 阿法纳,坚持游击,用思想建立组织,但是本地文化水平过于落后,没办法理解和执行。随着法军和政府军不断围困,他在 1966 年被俘斩首。他的首级被带到了喀麦隆首都雅温得,成了代理人的战利品。
欧内斯特 · 万迪埃,坚持战斗到1970年,兵尽粮绝,选择投降。最终被判处死刑,1971年被处决。革命运动五人组悼词彻底落幕。
他们选中的代理人叫做艾哈迈德 · 阿希乔,他是一个富拉尼部落贵族子弟,一直在给殖民政府工作。法国人推动自治的时候,简单粗暴,直接往投票箱里倒了一包印着他名字的选票,就帮他当选了。
杀死乌姆尼奥贝的法国驻喀麦隆高级专员皮埃尔 · 梅斯梅尔(Pierre Messmer)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总结了喀麦隆的独立:
当时喀麦隆旁边的英国殖民地尼日利亚也要独立,于是英占喀麦隆就举行了公投。
为了稳定民心,两方约定。合并后的喀麦隆不加入法共体或者英联邦,英语区自治,阿希乔担任总统,英语区领导人丰沙担任副总统。
刚刚独立时,喀麦隆还在打游击战。阿希乔是个匆匆上任的代理人,法国人才是这一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当时这一个国家真正的总统是法国大使让-皮埃尔·贝纳尔,他和阿希乔签订了合作协议,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权领域,每个喀麦隆部长都配了法国顾问,资源由法国企业开发,军队由法国军官训练。法国人控制了55%的现代经济部门,并且完全垄断银行体系。
在法国支持下,他建立了高度独裁体制,1972年取消了英语区自治和副总统职位。
阿希乔宣布,石油很好,但是储量有限,我们得有计划地挖。怎么计划呢?我来计划!
贪污这么多钱,一点儿不给国家,发展竟然靠借钱。1973年至1983年,债务增加了7倍,从4亿美元增至33.6亿。
1982年11月,58岁的阿希乔生病了,总理保罗 · 比亚接任总统。没过几个月身体好转,后悔放权,带着支持者发动政变。
比亚趁着政变,建立了自己的权力体系。他将阿希乔的支持者撤职,删除撤销阿希乔的各种官方照片,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比亚上来一看,***的,这国库里头被阿希乔是偷的没剩多少东西,外头还欠了一债。
屋漏偏逢连夜雨,从80年代中期开始,喀麦隆主要的出口商品都在暴跌,遭受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危机。
首先,在阿希乔取消英语区自治权以后,英语区改用非洲法郎,让购买力至少降低了10%,还失去了英联邦国家享有的多想出口关税优惠。
第二,本来经济不行,年轻人的出路就少。比亚削减公务员人数。考公都是用的法语,英语区的上岸率就慢慢的变少。实在是一点油水都没有了。
第三,就是巴卡西半岛归属问题。这个半岛巴卡西位于喀麦隆和尼日利亚两国交界处。
在帝国主义时代,英国控制尼日利亚,德国控制喀麦隆。两个列强划边界,这个岛上居住的是尼日利亚人,但是英国把他让给德属喀麦隆了。
一战以后,这一个地区就变成了英占南喀麦隆的地盘。再后来,英占南喀麦隆加入喀麦隆。
一开始没啥,但是后来,尼日利亚的东南部分,也就是和巴卡西接近的那个地带开出石油了。大家就琢磨,这一个地区会不会也有石油,有了钱,就有了边界冲突。尼日利亚政府、喀麦隆政府、喀麦隆英语区、巴卡西当地精英,四方势力都想把这个半岛给吃掉。
英语区开始聘请法语教师,推动大陆法替换普通法。大学生们不满出试卷的老师机翻法语卷,导致他们看不懂题目,挂科重修影响毕业出路。最后教育系统和司法系统动员了数百人在巴门达。抗议的风又从西北蔓延到西南。
政府一开始当然是派军队维持治安。喀麦隆的军队,是当年人民联盟的那批法国教官教出来的,手段不好看,越打反抗情绪越重。
那就谈吧。结果发现,这英语区没有能代表集体利益的领导人。为啥呢?因为精英早就要么搬到法语区居住,从小就是双语教育,读法国高中和英国大学,他们压根不感觉自己受到歧视,也不觉得自身和英语区有什么共同利益。
留在英语区的,他们主要的情绪来自于经济,英语受到歧视只是借口。但是如果要琢磨经济,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经济问题,所以没办法统一起来,光是武装团体,就有四五十个。
截止到2024年,英语区的暴乱已造成6500多人死亡,60万人流离失所,超过18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哎,去过喀麦隆的朋友,反而会告诉你,喀麦隆是中非地区比较好的地方,经济还凑合,政治和社会都比较稳定。
秘诀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而这其中的人和,就被保罗 · 比亚给拿捏了。
而喀麦隆却稳得很,保罗·比亚今年10月还要继续参加总统选举,角逐他的第八个任期。今年他已经92岁,是非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总统。
今天的中部非洲经济与货币共同体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曾经的法属赤道非洲加上今天的赤道几内亚和喀麦隆。
不但如此,共同体里头有两个国家是内陆国,分别是乍得和中非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和喀麦隆、刚果布两个有出海口的国家接壤,但是刚果布的北方没有公路系统。
喀麦隆不但有油,一挖,发现50亿吨铁矿、11亿吨铝矾土、5亿吨钴镍矿、2万吨铀矿、300万吨金红石。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国土没有勘探。
比亚是一个黑人牧师的儿子,之后一直在法国学校读书,大学直接去法国留学,甚至加入了法国国籍。
比亚非常善于控制权力,除了阿希乔曾试图通过政变夺权,被他以外,统治至今43年,都没发生过政变。
他建立了繁琐的羽林军体系,互相制衡。谁都管不到所有部队,而且各路军头的荣辱都和比亚直接关联。谁也没胆量单独政变。
媒体上经常把喀麦隆称作是世界腐败双冠王,也就是两次被列为可感知腐败指数最高的国家。
所有和政府打交道的事儿,车辆检查、账户取款、拍照、盖章、身份证过塑、税务审计,都得先交好处费。整个国家,任何一个人都在考敲诈比自己弱的人来维持生计。
根据统计,每个喀麦隆家庭每年花在贿赂官员上的钱是 10 万非洲法郎,相当于156欧元,这相当于一个底层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左右。
前财政部长,名字很特别,波利卡普 · 阿巴 · 阿巴,曾经是税务局长,想进步,花了30亿非洲法郎买下财政部长的职位。
这个人能力很强,他把GDP增长从不到2%上升到4%以上,而且完成IMF重债穷国标准,大幅减免债务,一度被评选为非洲最佳财长,一些少壮派官员就希望推举他成为新领导人。
他几乎不在国内,经常去欧洲度假,大家都只能猜测总统的想法,小心行事。哪怕发生政变,只要他不出事儿,就可以打防守反击。
看上去,是不是烂透了?没想到一个bug跑不动,浑身是bug反而跑起来了。
目前的喀麦隆GDP差不多480亿美元,跟咱湖北一个市的GDP差不多,人均GDP为1673美元,工业底子虽然弱但在撒哈拉以南属于前列。
当今世界,三强的情况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美国搞孤立主义,欧洲是实力下滑,中国是积极输出。
特朗普以人权问题为理由,把给喀麦隆的很多政策和贸易优惠全都取消了。那么他就需要从其它地方争取利益。
法国的博洛雷非洲物流(Bolloré Africa Logistics)是法国在非洲的超级企业,控制着西非和中非大部分主要港口、铁路、仓储、卡车运输等业务。
杜阿拉港,这个港口垄断了全国进出口,但是泥沙淤积严重,大型货轮无法靠岸,货物必须靠小船转运,成本高、时间长、效率低。比亚希望博洛雷能帮助他扩建。结果博洛雷狮子大开口,价格高、周期长,还要求使用法国顾问团,贷款要走法国开发署。
转头他就去找了中国人,中国提出方案,杜阿拉在法国人手里不好整,直接向南150公里的克里比造一个深水港。
进出口银行给优惠贷款,中国港湾设计施工,采用EPC的方式施工,周期短,成本低。
2018年克里比港正式开港,比亚亲自剪彩,号称是总统生涯最大工程。喀麦隆历史上第一次能让远洋集装箱船直接靠岸装卸,而且这个是非洲面向大西洋,唯一一个能停靠超大型货轮的深水港。进一步坐稳了中非出海口的地位。
随后第二阶段的集装箱码头、矿石码头和工业区建设启动,法国人又来了,博洛雷说,建设我不在行,管理我在行,我们在杜阿拉有几十年经验,能保证效率与国际标准。
别说中国人,比亚已经很不爽,于是2019年,比亚使出老招数,以反腐为理由开炮,指责博洛雷行贿。之后喀麦隆政府就以“合同不透明、经营成本高”为理由,撤销了博洛雷在杜阿拉的专营权。然后把瑞士企业TIL拉进来搅局,和喀麦隆国企杜阿拉港口管理公司一起经营杜阿拉的港口。
而克里比港这里,中国拿出的方案,保证喀麦隆主权地位,由政府控股,由中国公司负责运营、管理与扩建。
博洛雷最终失去了非洲的蛋糕。2021年的的时候,博洛雷集团宣布将旗下非洲物流部门以57亿欧元 出售给瑞士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集团MSC。
根据上海海事大学合作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之前大西洋的关键港口有赤几的巴塔,加蓬的利伯维尔,还有刚果的布瓦纳尔。克里比的出现,在未来完全具备成为枢纽的潜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个体户老板们在喀麦隆非常吃得开。那里有将近1万华人,中国老板大都来自福建和浙江。从中国进货,物美价廉,补充非洲市场的需求。
法国看到中国的成长,实在着急。尤其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欧洲被美国和乌克兰一起抽血。
马克龙更加需要非洲,只能服软,他们依旧承诺提供安全防务。并且还承诺加码投资,要非洲保证欧洲的粮食和能源安全。他还启动法喀联合史学委员会研究项目,2025年8月,马克龙正式承认法国在喀麦隆独立战争中的暴行。希望有机会能够重塑合法性与叙事权。
虽然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和建设都有发展,但是我们也并不要因此就认为中国就超过法国了,毕竟人家还在讲法语。法国人的影响也不是几个项目就能替代的。
对于所有人来说,投资喀麦隆,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保罗比亚,他太老了,不单单老,现在他已经有点管不住自己的家人了。
尚塔尔,比比亚小了40岁,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她不是花瓶。比亚来自南方的部落,而外戚帮他团结了中部和东部。
尚塔尔成立了喀麦隆之友组织,总部设在喀麦隆最高法院对面,从1995年开始,只有部长、大使、主席们的夫人才能加入的朋友圈。大家上班就是太太们一边喝香槟,一边聊自己的老公,顺便拍拍尚塔尔的马屁。
总统在权力游戏中打掉的亲信,空出来的职位就由夫人推荐的人顶上。夫人势力太大了,总统再把夫人流放的官员给召回来。
今年 92 岁的比亚太老了,大家都在猜他的接班人会是谁,现在焦点集中在他的儿子,弗兰克 · 比亚。但是弗兰克始终没担任公职,主要是打理家族的金库,不过他也扮演了半个组织部长的角色,他提一个名字,他爹肯定会点头。
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女儿,花着他贪污来的民脂民膏,扮演自由派意见领袖的布兰达。
布兰达1997年出生,比爸爸小了64岁,从小就在优渥的环境中成长,在瑞士和美国留学。她不单单锦衣玉食,而且十分喜爱在网上炫富。她的社会化媒体全是各种奢侈生活。她的学校是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但是却住在比佛利山庄,每天上课打车就要800美金。她还曾经因为吸毒过量被紧急送到洛杉矶的医院。
大学毕业以后,她想创业,现在比佛利山庄开了个假发店。2024年,她又开始搞说唱。而她做的最说唱的一件事儿,就是在社会化媒体上公布自己出柜,和巴西模特莱永斯·瓦伦萨的亲密接吻照片,配上文字:我为你疯狂,我想让全世界都知道。
这个照片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社会运动者就开始讨论。喀麦隆是一个同性恋非法的国家,如果有同性恋行为会判处5年监禁,这相当于是直接挑战自己的爸爸。
2025年,是喀麦隆的大选年,布兰达再次重拳出击,在社会化媒体中呼吁人们不要给爸爸投票。
一个还未触碰权力的儿子,一个正值鼎盛的太太,一个叛逆的女儿。未来的喀麦隆会怎样,只有天知道。